建築行銷

個人創作西門町賣冰的阿賢

刊登於國家文藝獎得主黃春明先生所創辦之文學雜誌《九彎十八拐》雜誌 2011年月5 號及

broken image

「西門町可以住人嗎?」這是從小在我自我介紹後,同學們的反應,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這個玩樂的地方哪裡可以容身?我從小住在西門町,說起來我的故鄉是西門町,而祖籍在中國的浙江仙居。

賣冰這一行

我爸爸叫「阿賢」,也有人叫他「眼鏡仔」,從我一出生爸爸就在西門町賣冰塊,賣冰的小冰庫就在漢中街巷子口,一家知名的謝謝魷魚羹旁邊。

凌晨天才透亮,爸爸已經在一樓鋸冰塊,把長約一公尺的大冰塊鋸成一個個的長方體備用,然後再依照每一家不同的尺寸切成不同的大小,接著搬到他那台載冰專用的摩托車,是特別版的雄獅 125,椅墊的位置找了師傅用不鏽鋼訂做了一個大鐵盒,架在摩托車後面。

每天一早要送的幾家店,通常是賣小吃的,切成長方 型的冰塊放在店內的展示櫃裡,用來冷藏海鮮或肉類的。

小時候常聽到說「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賣冰塊這行,夏天生意最好,是整年的旺季,夏天賺的錢要用到過冬,冬天算是放寒假,我們在夏天賣力賺錢,把冬天渡小月的日子先準備好存糧。我和弟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下課後就騎著腳踏車在西門町四處送冰。

爸爸的觀念是「小孩從小就要知道賺錢的辛苦,要獨立。」所以我們的零用錢必須是靠自己送冰塊賺來的,而這些錢我們也學著自己管理,我們問了爸媽後能自己決定怎麼運用。

有一次要送到比較遠的地方,到重慶南路的泡沫紅茶攤,要過中華路多線道的大馬路,三包十斤重的冰塊,重得讓我騎得吃力。當轉彎時,我在車陣裡看見載冰塊專用的摩托車,有點好奇是哪一個送冰的阿伯?就多看了一眼,咦!原來是爸爸啊!爸爸也看見我了,靦腆地對我笑了一笑。

原來,他是擔心我騎這麼遠,一路在後頭偷偷跟車...本來送這趟路程,心中百般不情願,週末的街頭 擠滿了出門逛街、看電影的學生,而我卻要在這邊送冰塊,心情很鬱卒;沒想到回頭看到了爸爸跟著,突然有種說不上來的什麼在發酵...

當時的我正值於青春期,本來就害羞內向的個性,在這時期更是彆扭了,一點都不像一般人家的女兒,愛跟爸爸撒嬌。從來不跟爸爸撒驕的我,還會擺臭臉給爸爸看,愛裝做不在乎的酷樣,爸爸拿我沒輒,都是應姐姐、應姐姐的叫(因為我是長女),換成是爸爸跟我撒嬌了。

我們唯一能夠自在相處的時候,就是爸爸帶著我去買毛筆,或一些手工藝的材料,爸爸總說著「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讓我們去跟著老師學習書法,也帶著我們找老字號的筆莊買老師傅手工的道具。

爸爸常念著小孩除了要體會賺錢的辛苦外,字要寫得好,再來就是身體要健康。因而週末他從忙碌的生意裡抽空,帶著我們去學書法、學游泳。

小學二年 級開始,他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和弟弟去學書法,他總在我們寫字時,不厭其煩的說著「字如其人」啊,心定不下來字就寫得醜,字寫得醜的人,也多半急急 忙忙的,沒定性!如今,大多時候都用電腦了,寫字的機會少了,但每當要寫字時,彷彿爸爸看著我一般,我像小時候一樣一筆一劃地寫著,就怕一個亂寫,對方看不懂,達不到傳達的意思,心急的時候,做事也四不像了...

喫茶也好酒

爸爸喜歡收集中國的宜興茶壺,早年兩岸還沒流通的年代,都到基隆那邊的委託行挖寶,店老闆各顯神通轉運來的手工茶壺,是爸爸私藏的最愛。去這些店家或茶行,就成了冬天時我們全家的小旅行。

爸爸每天晚上泡茶養壺,用細細的牙刷毛,仔細的將茶油均勻反覆刷著,一把把溫潤透亮的茶壺,拿在手上把玩,喝了點酒後,就會滔滔不絕對我們說著這 隻壺的土質如何?造型美在什麼地方?底下落款的印章如何如何...這些茶壺依著大小,層次分明的排在櫃子裡,這一個區域從小就是我們的「當心區」,走路經過都要小心翼翼的。

我和弟弟有自己專屬的茶具,小小的壺配上適切的杯子及聞香杯,我們有模有樣地跟著泡茶。後來,爸爸的胃不太好,一喝茶就拉肚子,四處蒐集到極品的好茶,全進了我的肚囊,而聯考前念書念到半夜的日子,更是一杯又一杯的熱茶陪著我熬夜。

生活裡的雅興,除了泡茶,還有小酌兩杯,不過這小酌也不只幾杯。平常爸爸愛自己一個人喝或跟朋友們喝,即便前一天喝酒喝得再晚,爸爸還是準時起床送冰。

有時候爸爸喝一喝就在路邊睡著了,媽媽常沿著西門町一邊問鄰居「有沒有看到我們家阿賢?」一邊到處找,好不容易在流浪漢旁邊看到了熟悉的身影,他大爺舒服地在一旁呼呼大睡。

被叫醒時,全身酒氣茫茫然,還碎碎念著:「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祢賜我穿,賜我睏...」媽媽如識途老馬地摸摸他的口袋,果然,當天身上送冰的現金都被掏的空空了,一點也不剩。隔天醒來爸爸總是很懊惱,想著下回一定要注意點,但是通常過不了多久,我們又在西門町上演尋人啟事...

酒醒後,爸爸會對前一晚的種種感到很不好意思,對於他一直說了又說,對於他東碰西撞把家裡的擺設弄得一團亂,對於他不斷地抓兔子... 他誠心誠意地跟我們說「對不起」,然後塞一點零用錢給我們,表示歉意。

接著我們就要當他的跨時空秘書,幫著他回憶前一晚到底做了什麼事。爸爸有記帳的習慣,在他的曆日誌上通常會寫「11 點迪化街旗魚米粉 40 元,午餐鯊魚烟 80 元...」之類的,把行程跟花費記在一塊,但通常兩三杯黃湯下肚,記憶像補破網般東缺西漏,就逐一的問我們...你有吃「天天利蚵仔煎」,你有買六瓶啤酒啦......我跟弟弟七嘴八舌地幫爸爸拼湊線索。

高中聯考的前一天,爸爸酒後嚷嚷著念書沒用,他模模糊糊地說著他弟弟念書念得好,當了知名律師後就不跟我們往來了,不讓我和弟弟念書。

我們躲到樓下的阿嬤家過夜,考前最後衝刺的緊張心情,突然被打散了,混合著當時也不懂的憂鬱,當晚睡得極不安穩,隔天一早也昏昏沉沉地去應考。

從小對於這樣的狀況很難理解,平常覺得爸爸是好人,很慷慨,喜歡幫助別人。

爸爸認真的執行他的捐血計畫,為了三個月一次的捐血,在捐血前兩週完全不喝酒,平常也極為保養身體、小心感冒,在他 45 年的生命裡,總共捐血 172 次,而市長署名的榮譽獎狀,還沒頒到爸爸手中,這個微不足道的小榮耀,說不定是他一生中的驕傲。

喝了酒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平常內斂話不多的他,會滔滔不絕地重複著他的想法,打電話給親朋好友把平常想說而沒說的一次說了出來,講了又講的內容, 像不斷 Play 的 CD,親朋好友沒有耐性聽完,就把電話掛了。人家總說酒後吐真言,但此時是沒有觀眾的。

後來我常在想,爸爸一直是個天真浪漫的人。

冬天,是賣冰塊的淡季,他會帶著媽媽跟狗兒,騎著摩托車去九份、去基隆、去北投...鄰近的地方小旅行,他更喜歡一個人四處去,到坪林買茶葉、到紗帽山洗溫泉...

媽媽都會問他:「你今天到哪裡雲遊呢?」一邊玩,一邊到處吃好吃的小吃。

爸爸對金錢的浪漫大方,更是讓周邊的朋友受寵,視為奇葩。葡式蛋塔盛行時,他就一盒一盒的買,然後分送給親友、送給叔叔事務所的同事們、送給醫院一起當義工的朋友們,他就是真心很想分享,也沒多想掂掂口袋有幾兩重。

無相之相

有一天爸爸晚上臨時起意到紗帽山洗溫泉,摩托車在山上拋錨,他停下來檢查,修理好後在一旁坐下來休息,點了根煙,手上未擦乾的酒精布延燒起火,他躺在地上打滾,而半夜呼救無人,直到凌晨五點多,才被爬山的山友發現送醫,全身 70%以上的燒傷面積,在加護病房搶救了兩個多禮拜,才保住一命。

燒傷後經過十一次的植皮,我們只能陪伴,卻無法分擔爸爸的一點痛苦。不知道是不是他平常喝酒喝多了,麻醉藥的效力對他似乎很無用,手術後,他總說看見刀子在臉上割著。當時,我想著如果我能夠代替爸爸承受這些就好了...

病床上的爸爸掛念著他在台大醫院當義工的工作,手術後還要等拆線,就迫不及待的回到開刀房義工崗位。我們在意爸爸的傷勢,他卻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幫助別人。

燒傷後,不對稱的臉孔,讓爸爸在路上偷偷地避開與我們同行,我總是走過去牽起他的手,走一段路後,他又偷偷的抽開,無論再怎麼撒嬌,他總不願意全家一起走。

爸爸不願意與我們一起走,也沒交待一聲,就偷偷地先走了。我們非常的自責,對於每個人都在問為什麼?無言以對。就這樣被爸爸放下的我們也想問問老天爺,為什麼?

十一月我的生日後的三天,就是爸爸的忌日,今年已經是第十一年。每年換季入秋,我就不知不覺地陷入綿密而膠著的情緒,一切彷彿才剛發生在眼前。一年又一年,我試圖逃避不想、試圖想出個所以然,這些莫名的回憶仍迴盪著,片片斷斷地漂浮在我的身體裡,緊緊抓著可以依存的空隙,不肯散去。

於是,我一字一字爬梳著爸爸走過的痕跡,讓這一切回到這個時空,以另一種形式,再活著。

我尊重爸爸的選擇,也慢慢理解有些事情是邏輯無法解釋的。

從小我看見爸爸的天真,泡在酒裡泡在茶裡,浸著無言的脆弱,直到現在我仍無法分清這些龐雜的特質融合在一個人身上所散發出奇異的光芒...

有人問我:「妳這麼努力,生活仍然挺辛苦的,妳會不會羨慕別人有一個富爸爸?」我想我的阿賢爸爸就是富爸爸,當然,他不是世俗所認定有名有利有財的富,但是,他從小的身教,對於我們與朋友的照顧,甚至是陌生人的用心,是我心中真正的富有。

雖然,我也近距離的感受,他身為人的脆弱、任性與真實,然而接納這些面向,與理解在表相之後,那些不為人知的細密,也許是我一生的功課。

方正切整,早起送冰的是「職人」阿賢;恭敬執壺,一絲不茍泡茶的是「茶人」阿賢;隨性喝兩杯,醉倒西門町,是「浪人」阿賢;開刀後立刻回義工崗位的是「雞婆人」阿賢;認真完成目標的「快樂捐血人」阿賢;燙傷的疤痕重重烙印在阿賢臉上,他成了「陽光基金會」的「陽光」阿賢,「陽光」的溫暖,恰如阿賢留給朋友及家人的。

感謝老天讓我身為西門町賣冰阿賢的女兒。

阿賢爸爸不在,這些年一路走來,親友們及沿途無名陌生人的援手,一手接著一手,讓我們走到了現在,深深地鞠躬。

謝謝天。


作者

應佳玲,成長於台北西門町,祖籍浙江仙居,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琉璃工房企劃文案近八年,現職廣告文案。衷心感念張毅先生(1951-2020)在人生及文學上的啟發,一路手把手地領路。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連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10623000755-260107?chdtv